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68篇
机械仪表   198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8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减振弹性管对下锭胆的支承弹性和锭子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等性能的最优匹配效率,依据减振弹性管的等效抗弯刚度及底部等效刚度系数公式,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数学模型。首先,结合Isight优化软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其近似模型,且使精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以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弹性模量、螺距、槽宽、壁厚为设计变量,结合遗传算法对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图,确定出减振弹性管结构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在保证减振弹性管弹性的同时,其底部振幅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6.
纱线的摩擦系数与纱线表面结构密切相关,并且对最终的织物服用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纱线动态摩擦系数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其中包括罗德法及缠结法在内的先进测量方法以及以LFY-110和CTT恒定张力传输系统为代表的先进测量仪器,并对不同测试方法和仪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未来高精度、自动化、低价格的纱线摩擦系数仪能为纱线表面性能评价和纱线性能改进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锭子弹性管的减振机制,将其开螺旋槽部分作为矩形弹簧模型处理,建立了减振弹性管的抗弯刚度及底部振幅的理论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减振弹性管关键结构参教与其抗弯刚度和底部振动特性的耦合关系,同时结合有限元仿真及模态测试得到弹性管各阶固有频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槽宽和圈数的增大,刚度降低,底部振幅增加;随着壁厚、螺距、螺旋升角、弹性模量的增大,刚度增加,底部振幅降低;弹性管固有频率和锭子系统共振频率区间一致,且工作频率有效避开了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因内部感应磁场分布不均导致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LVDT)线性度差、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磁场补偿法。在LVDT次级线圈远端添加两个关于初级线圈对称的导磁环,同时将可动铁芯的末端设计成具有一定锥度的形式,导磁环和铁芯均为软磁材料。利用有限元方法在Maxwell中建立LVDT模型,模块化后导入Simplorer中,在Simplorer中连接外部激励电路进行瞬态磁场的计算机联合仿真。瞬态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磁场补偿,LVDT的线性度和灵敏度得到显著提高,线性度从1.79%提高到0.5%,灵敏度提高了17.9 mV/mm,通过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吕舒帆  杜玉红  刘通 《机床与液压》2023,51(14):113-117
为测量不同温度下轴承的摩擦力矩,基于传递法测量原理,设计一种新型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设备。设备中保温箱下层的工艺孔使用密封结构进行密封,并针对被测轴承与测量主轴对接时产生的冲击问题,设计新型类鼠盘式可分离夹具,实现对接时的平稳过渡。使用LabVIEW编写相关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控制界面程序。经程序计算处理后,获取轴承摩擦力矩值、变化曲线等数据。最后,使用该设备对SKF7207深沟球轴承进行摩擦力矩测量。结果表明:设备最大重复测量误差为0.000 49 N·m,重复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激光熔覆CoCrFeNiW0.6高熵合金涂层进行退火处理,使涂层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 采用RFL–C1000光纤激光器在45钢表面制备CoCrFeNiW0.6高熵合金涂层,通过SXL–1200管式电阻炉在不同温度下(600、800、1 000 ℃)对高熵合金涂层进行退火处理,保温时间为2 h,冷却方式为随炉冷却。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熔覆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 CoCrFeNiW0.6高熵合金涂层由FCC相和μ相(Fe7W6)组成,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涂层未析出新的相,μ相衍射峰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涂层组织经高温退火(800 ℃、1 000 ℃,2 h)后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800 ℃/2 h退火处理后,枝晶间析出了大量μ相沉淀,经1 000 ℃/2 h退火处理后晶界开始出现断裂分解,晶粒内部和晶界部位析出了大量的富W颗粒相(μ 相)。经1 000 ℃/2 h退火处理后,熔覆层具有较高的平均显微硬度,为475.68HV0.3,相较于未经退火处理的熔覆层,其硬度提高了约45%;经600 ℃/2 h退火处理后,涂层的平均摩擦因数最低,约为0.226,磨损量最小,与未经退火处理的涂层相比,其磨损量降低了约28%。退火温度的升高并未使磨损机制发生明显改变,主要为磨粒磨损。结论 高温退火处理可以促进μ相的生成;经退火后,CoCrFeNiW0.6高熵合金涂层的硬度得到显著提高,改善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